□全媒體記者 韓林昕
“五一”假期正是休閑放松的好時機,而新橋鎮華章工作專班的干部們卻當了回“逆行者”——加班加點、爭分奪秒,在5天內完成81戶120余畝工業出讓用地協議簽訂達98%。
“假期可以再休,但發展機遇不能等!”華章村黨總支書記章高清稱,為了搶抓項目落地黃金期,專班組干部放棄假期,村兩委全員上陣,白天入戶走訪、晚上梳理問題,用“腳步+汗水”換來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跑出了項目推進“加速度”。
為何協議簽訂效率這么高?新橋鎮城建副鎮長何順平毫不猶豫地說:“因為工作專班‘執行力’強,更是因為華章村的村干部‘戰斗力’強。”
前期,新橋鎮領導班子、機關干部與華章村兩委班子成立工作專班,對全村用地進行了梳理和重新布局——網布是華章村的支柱產業,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生產作坊,奈何總體分布較為零散。將這120余畝位于華章村中部的地塊進行整理后,既可以將村民們的“飯碗”聚集到一處進行生產,建成一個小微產業園,還計劃引進一家產值10億元的企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加快產業結構轉型。
“土地出讓完成后落地的新項目將有利于華章村未來發展,是‘雙贏’局面,村干部自然積極性高。”何順平說。
村莊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了規劃,于是,村兩委班子便于4月29日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與村民們多次協商、溝通對接訴求。“五一”假期,趁著在外經商的村民歸家,工作專班分成2個小組,分別負責集中簽約和上門簽約。
簽訂工業出讓用地協議涉及的保險、農村宅基地安排、老房子拆翻等均為村民心頭的“一樁大事”。了解到部分村民對“熟面孔”信任度較高的現實情況,不少老干部主動“請纓”,帶領年輕的工作專班成員一同負責與村民對接。
“心里沒底”是村民章民福(化名)決定是否簽訂協議的癥結所在。工作專班成員在了解其家庭情況、實際困難后,便上門為其算好心中的每一筆“賬”。
在“磨破嘴”的韌勁下,章民福心中的顧慮煙消云散,終于簽下了協議。他說:“大家這么為我著想,我再不簽就說不過去了。”
“向村民們講清楚政策,站在他們的角度分析利弊,實心實意為他們爭取最大利益,大家心里沒有顧慮了自然愿意配合工作。”章高清稱,首日便完成了區塊內近60%居民的工業出讓用地協議簽訂工作。
據悉,120余畝工業出讓用地簽約完成后,新橋鎮將于10月完成該區塊苗木遷移,11月完成產值10億元的項目招引落地,并啟動小微產業園建設,預計可帶動就業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