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時深刻指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鄉村振興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把握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客觀規律,高度重視文化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因此,鄉村文化繁榮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
檔案事業記錄歷史、傳承文明、造福人民,對文化事業發展進步有著獨特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置身于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浪潮,檔案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回應時代呼聲,立足本鄉本土,進一步優化社會服務功能,激活檔案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促進檔案事業與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度融合,為繁榮鄉村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堅持文化自信,進一步激發和提升檔案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對于檔案工作者來說,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牢固樹立檔案意識,首要的是堅定文化自信,從文化建設的視角去看待新時代檔案事業的責任與使命,對基層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有深入的思考,對檔案文化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的定位有深刻洞察。對于廣大鄉村而言,檔案不僅是其組織管理和履職的記錄載體,也是鄉村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工作者要有主動融合的意識,在鄉村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找準切入點,實現從傳統“被動收集”模式向“介入式服務”的轉變。通過這種轉變,充分彰顯檔案文化服務民生、造福群眾的特質屬性,讓檔案文化真正成為鄉村發展的有力助推器。特別是要在鄉村培育群眾的檔案意識,引導群眾重新認識檔案文化,讓其能感受、理解檔案背后所包含的經濟社會變遷和文化積淀。
堅持與時俱進,進一步挖掘和開發檔案資源。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歷史性躍升,鄉村社會的文化發展也在不斷地進步,文化禮堂建管用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運行、文化特派員、文藝輕騎兵、藝術鄉建、人文鄉村等公共文化領域涌現出大量的檔案材料,這些檔案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與深遠的意義,及時收集、科學歸檔及合理開發,無疑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與無盡的靈感。這就需要檔案工作者與時俱進,優化檔案收集工作,努力拓寬檔案資源獲取渠道,重要檔案及時歸整,特色檔案深度開發,以適應新時代鄉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比如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的“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目標任務,在主推農文旅的鄉村,探索檔案文化與文創、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檔案文化產品,促進檔案文化價值實現向經濟價值的轉化;在主打特色民俗和非遺文化的鄉村,則通過舉辦展覽、編纂出版、數字化傳播等方式,讓“沉睡”鄉間的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鄉村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文化動力,以高質量檔案文化資源助力鄉村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和合共生,進一步建設和培育檔案陣地。要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檔案在鄉村文化建構中的獨特價值和重要作用,主動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做好鄉村檔案文化陣地的建設與利用,以促進鄉村文化的發展繁榮。堅持“和合共生”的工作理念,積極開展與黨委、政府各工作部門以及社會資源的“跨界合作”,培育“在地”的檔案文化陣地,讓檔案文化在鄉土扎根傳播。特別是與鄉村文化陣地充分融合,用好農村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有禮講堂等陣地,因地制宜建設鄉村記憶館、蘭臺書架等檔案文化載體,打造具有較強文化滲透力的檔案文化陣地,成為廣大群眾了解鄉村歷史、感受鄉土文化的重要窗口。比如在建設鄉村記憶館的過程中,檔案工作者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加強與村落社區聯動,用好村史村志等資源,傳統資源與數字資源并舉,吸收更多新鮮文化元素,在為群眾提供高質量檔案服務的同時,通過出彩出圈的檔案文化讓鄉愁找得到、記得住。
堅持守正創新,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活動場景。持續優化檔案文化服務內容,用好檔案這一媒介,廣泛吸收群眾智慧,講好鄉村全面振興故事,共謀共建群眾喜聞樂見的檔案文化活動。聚焦愛國主義教育、思政教育、“四史”教育及檔案法律法規普及等領域,用好檔案中的紅色文化元素、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當地的文化特征,精心策劃與組織檔案文化活動,在鄉村營造濃厚的檔案文化氛圍,讓廣大群眾在近距離接觸檔案的過程中,了解檔案知識、品味鄉村文化。鞏固提升檔案文化活動質效,探索建立檔案文化服務供需反饋機制,加強供需雙方的互通和互動,創新運用“點單式”“預約式”等服務模式,優化檔案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讓檔案文化建設成果惠及群眾,進一步豐富鄉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要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迅猛勢頭,踐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探索與數字鄉村建設的結合點,持續深化檔案文化服務的數智技術融合應用,推動檔案文化發展提檔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繁榮鄉村文化,為檔案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動力,也是檔案工作者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具體實踐。下階段,要瞄準當前鄉村文化建設熱點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具體訴求,創新檔案服務模式,通過多樣化的服務載體,為繁榮鄉村文化鋪好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道路、架好溝通歷史與現實的橋梁,讓檔案文化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