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韓林昕)原本還擔心報名人數不足,導致親子繪本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直至2月22日,新橋鎮金良社區扶雅書院內座無虛席的狀況,瞬間打消了梁丹嬋內心的顧慮。
招募對象為0至5周歲寶寶家庭,相較此前的繪本課,招募對象年齡偏小,“招不滿”“課堂秩序可能難以保證”等難題擺在面前。為了響應“護苗”“綠書簽”行動,培養各年齡段兒童的閱讀興趣,作為駐金良社區文化特派員,梁丹嬋選擇來一次大膽的嘗試。
9時許,熱身運動結束,課程伊始,小朋友們興奮不已。“它發現了一個圓圓的蘋果,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隨著授課老師講述繪本《好餓的小蛇》中的故事,孩子們逐漸被吸引,同老師遨游暢想。
近30分鐘的課程中,孩子們仔細觀察繪本中的內容,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所見。隨后的魚燈制作手工課,孩子們還自己動手繪制魚鰭、剪貼魚鱗,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魚燈就此誕生。
活動結束,仍有不少家長跟隨著孩子在童心繪本館內徘徊,挑選心儀的繪本,家長俞云琴便是其中之一。“其實孩子對讀繪本、做手工都很有興趣。”她表示,但由于孩子較為認生,起初難以融入,“今天我發現只要用心陪伴,孩子很愿意參與其中。”
每月舉辦一次的繪本課也是對家長們的育兒演示。低幼的兒童需要家長陪伴,講繪本便是高質量陪伴的形式之一。“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主要是為了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倡導全民閱讀,營造文明新風。我們繪本課的老師很專業,讓家長參與其中,可以學會怎么引導小朋友,課后如若有需求也可以與老師們交流。”梁丹嬋說。
除了繪本課,其他活動也將“流動”舉辦。梁丹嬋針對金良社區群眾需求,帶來非遺手作、講座、讀書會等流動性活動,爭取月月上新。
服務一個村社,提升帶動一個鎮。童心繪本館內投放的有聲明信片以兒童讀物為主,目前反響較好。“新的有聲明信片已經在制作中,預計3月底能夠在新橋鎮的13個農村書屋完成投放。”梁丹嬋不僅深入鄉村送文化,更于此“種”文化,她說,“將圖書館的資源用好、用活,降低閱讀門檻,讓鄉村群眾打破時空限制,享受普惠的閱讀服務,從而提高整個鄉村的閱讀行為,打造書香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