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何家歡)2月18日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雨水”,路橋天氣十分應景,從2月19日起便雨水難休。社交平臺上,已經有不少網友發帖“吐槽”路橋天氣。“進入每年最討厭的陰雨連綿了”“這個雨稀稀拉拉可以下到清明,騎電動車上下班和接送孩子上下學的真的很無語”……
那么,今年我區的雨情是否真如大家感受到的那樣呢?今年的降水量與往年同期相比,又呈現出哪些不同?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區氣象局,對雨水情況進行深入解讀。
據區氣象局工作人員介紹,1月1日至2月19日,全區累計面雨量11.6毫米,較去年同期88.4毫米偏少86.9%。
以路橋站為例,1月降水顯著偏少,雨量5.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1.9%,較去年同期偏少84.5%。各旬降水分布不均,其中上旬降水顯著偏少,雨量1.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1.5%;中旬降水異常偏少,中旬雨量0毫米;下旬降水顯著偏少,雨量4.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83.9%。全區各自動站1月雨量在0.6毫米-10.6毫米之間。月內降水日數(日降水量超過0.1毫米)3天,比常年同期少8.7天,比去年同期少5天。區自動站有雨日1-7天。
進入2月以來,截至2月19日全區累計面雨量為4.6毫米,較去年同期42.3毫米偏少89.1%。
綜合以上情況,今年我區的雨水比往年同期更少。
區氣象局工作人員介紹,降水量偏少可能與“拉尼娜”現象有關。“拉尼娜”(La Nina)源自西班牙語,意為“小女孩”,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在“拉尼娜”的加持下,北方冷空氣會增強,西北太平洋上來的暖濕氣流減少,降水量也會大幅減少。
而根據預測顯示,“拉尼娜”狀態還將維持兩三個月,隨后在春季中后期逐漸減弱至中性狀態。
那未來天氣如何?區氣象局工作人員表示,未來七天受暖濕氣流和冷空氣影響,我區將有持續低溫陰雨天氣過程。2月20日陰有中雨,傍晚到夜里有雨或雨夾雪,21日雨雪漸止轉陰;22日中午至23日白天,陰有小到中雨,夜里有雨或雨夾雪;26日多云轉陰有雨。
區氣象局提醒,最近天氣變化不定,忽冷忽熱,乍暖還寒,厚衣物還暫時不能收起。本周持續的陰雨對洗曬衣被和戶外活動都不太友好,上班或出行一定要備好雨具,尤其是近期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年老體弱者要關注身體的養護,做好手足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