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韓林昕)2月12日18時,新橋鎮扶雅社區新橋文化禮堂廣場上已是人頭攢動,村民們翹首以盼著18分鐘后的“村晚”——“新橋鎮文藝輕騎兵元宵晚會暨正月十五鬧元宵”文藝匯演,由舞龍、大鼓《開門紅》、器樂合奏《金蛇狂舞》等15個節目帶來的視聽盛宴。
此次“村晚”所有節目均出自新橋鎮文藝輕騎兵隊伍之一的新雅藝術團之手,他們自編自導自演,展示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融入了現代元素,讓整場演出既傳統又時尚。
為了保證“村晚”的質量和效果,早在1月25日,成員們便按照節目類型分成10組分別進行獨立排練!按蠊、越劇、舞蹈、小品……我們都有‘小隊長’,只有盯好節目質量,觀眾們才會滿意!痹撐乃囕p騎兵隊伍隊長王蓓菲說。
“村晚”表演的節目類型和質量不光由成員們說了算,還吸納了觀眾們的意見和建議。演出間隙,總能聽到身著“團服”的隊員放聲吶喊:“大家看演出可以提意見,我們也能改進。”
20時24分,隨著最后一個節目《激情鈴鼓》結束,觀眾陸續散場。然而,后臺的隊員們卻依舊忙碌,她們一邊更換演出服飾,一邊對今日的演出進行復盤和總結,并提出打磨意見,以期在未來的演出中更加完美。
正是這份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觀眾的負責態度,讓王蓓菲自信說出:“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們就愿意去演出!2023年,在前七份村和田際村下鄉演出時,由于節目精彩、觀眾反響熱烈,原本1日的“村晚”被延長至3日,好在所有成員“勁往一處使”,累計出品的66個節目讓每日的節目既不重樣,數量、質量也都可靠。
此外,文藝輕騎兵的演出不僅豐富了觀眾們的精神生活,還給隊伍的成員帶來了積極變化,王蓓菲便是其中之一。
從最初“零基礎”的“文藝小白”,到如今能夠獨當一面參加旗袍秀、舞蹈等,王蓓菲稱離不開成員們的傾囊相授。她說:“學得東西多了,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得豐富起來。我們這支隊伍是在2021年11月成立的,目前一共有108名成員,我覺得不論是看表演還是學表演,讓鄉村文化禮堂成為‘老百姓的舞臺’,讓大家的精神‘富’起來,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