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記者 盧伊揚/文 蔣友親/攝
正月十四,螺洋街道水濱村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海外留學生和路橋在外留學生。一場別開生面的“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大年”之元宵喜樂匯活動在這里熱鬧開啟,讓留學生們沉浸式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文化與科技交融體驗多元魅力
活動伊始,便是元宵節制作湯圓體驗。糯米粉、餡料整齊擺放,留學生們圍坐在一起,親手揉面團、包餡料,體驗到傳統美食蘊含的團圓寓意。小小的湯圓,不僅包裹著甜蜜的餡料,更承載著團圓的美好寓意。
制作燈籠環節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五彩的紙張、纖細的竹條和喜慶的絲線鋪滿桌面,散發著濃濃的節日氛圍。海外留學生陳麗佳(中文名)對制作手工充滿熱情,一開始就干勁十足。不到半個小時,陳麗佳就完成了她的作品。一盞造型精美、洋溢著中國傳統韻味的燈籠在她手中誕生。她興奮地舉起燈籠,主動要求與燈籠合照:“我來中國兩年了,但還沒有體驗過這種活動。這個活動非常有意思,讓我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5G智慧農業產業園中,留學生體驗了一把現代農業之旅,科技與田園的邂逅讓大家贊嘆不已。采摘、品嘗番茄后,大家紛紛伸出大拇指。幾名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格外驚喜:“它是甜的,味道和我家鄉的好像!
志愿服務助力溫暖文化交流
為了活動的順利舉行,水濱村文化禮堂管理員張茂金特意請來手巧的村民,他們化身志愿者,一邊為留學生們介紹湯圓這一應景美食,一邊指導他們如何制作。在志愿者們的指導下,留學生們從一開始的拘束到逐漸掌握技巧,盡管手法略顯生疏,但大家熱情高漲。看著手中形態各異的湯圓逐漸成型,現場充滿歡聲笑語。
文化特派員謝沁妍在制作燈籠環節,與大家圍坐在一起,從竹條的拼接,到紙張的粘貼,她都耐心指點。制作過程中,竹條固定是一個大難題,許多人都卡在這一步。謝沁妍一邊示范,一邊幫助調整。沒多久,一只只完整的燈籠就成形了。
活動圓滿落幕,文化傳播延續。螺洋街道宣傳委員王敏力表示:“舉辦元宵活動,主要是為了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邀請了海外留學生和路橋在外留學生一同參與,大家文化背景不同,相聚在一起,一定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這些活動不僅讓留學生們親身感受到中國元宵節的獨特魅力,還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